查看原文
其他

吉尔吉斯斯坦华侨老中医何以让13国病患万里求医?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丝路新观察 Author 刘英

“我做梦都没想到,这辈子能给13个国家的患者看病。”吉尔吉斯斯坦(简称:吉)华侨老中医朱广武回忆在吉行医经历时说。


年近80岁的朱广武满头白发,慈眉善目。每接诊一名病人后,他都会趁拿药间隙抽支烟,给自己提提神。虽早已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,却因患者的一句“您千万不要走,您要救我们一命。”他一年又一年的在吉坚守了近30年。



坚守近30年 只为不辱使命

1994年1月23日是朱广武永生难忘的日子。那一天,受吉政府的邀请,在新疆伊宁市卫生局局长的带领下,50岁的朱广武与其他几名中医来到吉创办中医医疗中心。如今,其他几位中医早已回到中国,只有朱广武留在这里。


“刚来的时候我们被分配到坎特市医院工作,虽然生活条件艰苦,但我们并不害怕,最难的是语言不通,很难开展工作。”他说。


生活中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,但不会俄语却时常让朱广武面对病人干着急。“前后招了不少会俄语的翻译,日常交流还可以,但遇到医学专业术语他们便一窍不通。直到现在,也很难买到中医专业术语俄汉词典。”朱广武说。


为了更好的治病救人,到吉不久的朱广武就开始学习俄语。基于初中时有一定的基础知识,加之勤奋上进,朱广武在短短7个月时间内便能独自用俄语为患者看病。


1998年,朱广武辞去了坎特市医院的工作,在坎特开设了一家私人中医医疗中心。该医疗中心距离吉首都比什凯克市20余公里,位于马路边一栋不起眼的建筑内,中医医疗中心有一间诊疗室和一间药房,诊疗室内陈设简单,朱广武靠着自己几十年积累的中医医学知识,在这里为中亚五国、俄罗斯、阿塞拜疆等13个国家的患者看过病。


朱广武说,他是中国政府派至吉推广中医医疗的第一批医生,肩负使命,治病救人是他的行医原则,他能做的,就是尽最大努力减轻患者的痛苦。


“在吉尔吉斯斯坦行医近30年,如今,他们(患者)都非常相信中医,我也从未忘记我的职责。”他说。



能帮尽帮 不知救活了多少人

朱广武所在中医医疗中心的牌子经多年风吹日晒,已经模糊不清,但这从未妨碍患者们不远千里前来求医。他们带着检查报告单,或从吉的其他城市,或从哈萨克斯坦、或从乌兹别克斯坦等其他国家赶来,只为能让朱广武给他们号一号脉,治疗他们的疑难杂症,减轻病痛折磨。


朱广武的中医医疗中心没有现代化的挂号设备,更不能网上预约,大部分前来看病的患者都是经朋友推荐而来。即便如此,前来诊疗的病人仍络绎不绝。


朱广武曾每天接诊约40名患者,由于过度劳累,如今79岁高龄的他每天最多能接诊20人。“年龄大了,我身体不太好,接诊超20人我就头晕,太累了。”话音刚落,朱广武又起身点了支烟提神。


护士叶莲娜·洛蒂绍娃在朱广武的中医医疗中心工作已22年,他对朱广武的评价是“一位善良的智者”。


“他是一个充满智慧、富有同情心、善良、友好的老中医。家庭困难的人来看病,他都会为他们减免一部分医药费,这一点很令我感动。”洛蒂绍娃说。


朱广武总是怀着“能帮尽帮”的善意行医,他自己都记不起救活了多少人。前来医疗中心祈祷他身体健康的人从未间断,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朱广武每天都能精神抖擞地说“我很好,别担心”。



笑脸是对他最好的回报

如今,朱广武的大部分家人都在中国,虽然家人对他的工作一直都是全力支持,但他们也非常担心朱广武的身体,毕竟他已年近80,还患有脑动脉硬化等疾病。


朱广武又何尝不想家呢?记者那句“想家了怎么办”让这位老者彻底破防,老人的眼泪止不住得往下流。


“不说话,不说话。”一时间,我们的采访中断了,也许,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朱广武几十年来对家人和对祖国的思念。


近30年,朱广武将他的热情与全部心血播撒在了吉的土地上,患者们康复后的一声声道谢和笑脸便是对他最好的回报。“我付出了我所有的心血,我对得起国家,对得起他们(患者),我不辱使命。”朱广武说。


“您千万不要走,您要救我们一命。”这是朱广武最近听到最多的话。


“我会尽全力给大家看病,如果能坚持就坚持到年底,如果坚持不到年底,那就需要提前回国,我身体不太好,精神很不好,家人也很担心。”朱广武说。

来源:丝路新观察 | 记者:刘英

推广窗



【卡巴尔国家通讯社】解读马兴瑞率团“历史性”访问中亚

【原创】十年!中吉“一带一路”人文交流促进两国民心相通

电影《喀什古丽》出品人李德华:创作和播映始终坚持中新社国际传播理念


监制:张兴鼎 | 编辑:杨海博

丝路新观察网站 www.siluxgc.com

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 13909915266

引用图文音像如存在版权问题 请联系我们

 吉尔吉斯斯坦  新观察 

 感谢  点赞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